<track id="fidge"><ruby id="fidge"><menu id="fidge"></menu></ruby></track>
    <table id="fidge"></table>

    1. <track id="fidge"><ruby id="fidge"></ruby></track>
      導航 : 首頁 云南 麗江

      麗江介紹

      麗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連接部位,東經100.25,北緯26.86,北連迪慶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東與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偯娣e20600平方公里。轄古城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華坪縣、寧蒗彝族自治縣,共有69個鄉(鎮)446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120多萬人。 麗江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個世居民族,其中納西族23.37萬人,彝族20.14萬人,傈僳族10.62萬人。其中納西族占古城區及玉龍縣(即原麗江縣)總人口的57.7%。并且著有"國中貴原,云中麗江。 ●概況: 麗江古城位于中國西南部云南省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墻的古城,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筑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可知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麗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后期)。古城地處云貴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積達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遠近聞名的集市和重鎮。古城現有居民6200多戶,25000余人。其中,納西族占總人口絕大多數,有30%的居民仍在從事以銅銀器制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巖鋪就,雨季不會泥濘、旱季也不會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 雅致,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橋梁354座,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橋梁的形制多種多樣,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建于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東100米的大石橋最具特色。 古城內的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畝,府內有大小房間共162間。其內還懸掛有歷代皇帝欽賜的匾額十一塊,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歷史。 位于城內福國寺的五鳳樓始建于明代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樓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飛來的彩鳳,故名“五鳳樓”,樓內的天花板上還繪有多種精美的圖案。五鳳樓融合了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筑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寶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麗江古城以北8公里處,這里曾是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麗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為一梯形廣場,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廣場,四 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發展為后來麗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建筑群內民居房舍錯落有致,布局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龍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過,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城市布局錯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風貌,又富于水鄉韻味。麗江民居既融和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又有納西族的獨特風采,是研究中國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了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 麗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它集中體現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體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本質特征。流動的城市空間、充滿生命力的水系、風格統一的建筑群體、尺度適宜的居住建筑、親切宜人的空間環境以及獨具風格的民族藝術內容等,使其有別于中國其他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設祟自然、求實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貴特質更體現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城鎮建筑中所特有的人類創造精神和進步意義。麗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少數民族傳統聚居地,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瑰寶,符合加入《世界遺產名錄》理由。 (一)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井自具納西族獨特風采。1986年,中國0將其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確定了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二)麗江古城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 有別于中國任何一座王城,麗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中原建城復制影響。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墻,古城布局中的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經絡”設置和“曲、幽、窄、達”的風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存古城中是極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和環境再創造的結果。 (三)麗江古城民居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城鎮、建筑本身是社會生活的物化形態,民居建筑較之官府衙署、寺廟殿堂等建筑更能反映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經濟文化、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麗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結構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體條件和傳統生活習慣,有機結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優秀傳統,井在房屋抗震、遮陽、防雨、通風、裝飾等方面進行了大膽 創新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鮮明之處就在于無一統的構成機體,明顯顯示出依山傍水、窮0智、拙中藏巧、自然質樸的創造性,在相當長的時間和特定的區域里對納西民族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麗江民居是研究中國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 (四)麗江古城是自然美與人工美,藝術與適用經濟的有機統一體 麗江古城是古城風貌整體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與大自然產生了有機而完整的統一,古城瓦屋,鱗次櫛比,四周蒼翠的青山,把緊連成片的古城緊緊環抱。城中民居樸實生動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裝飾是納西族文化與技術的結晶。古城所包涵的藝術來源于納西人民對生活的深刻理解,體現人民群眾的聰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術交流融匯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寶貴建筑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麗江古城的繁榮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它己逐漸成為滇西北經濟文化中心,為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聚居在這里的納西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不論是古城的街道、廣場牌坊、水系、橋梁還是民居裝飾、庭院小品、檻聯匾額、碑刻條石,無不滲透納西人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無不充分體現地方民族宗教、美學、文學等多方面的文化內涵、意境和神韻,展現歷史文化的深厚和豐富內容。尤其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東巴文化、白沙壁畫等傳統文化藝術更是為人類文明史留下了燦爛的篇章。 (六)關于麗江古城的真實性 麗江古城從城鎮的整體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筑用材料、工藝裝飾、施工工藝、環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風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維持原狀,五花石路面、石拱橋、木板橋、四方街商貿廣場一直得到保留。民居仍是采用傳統工藝和材料在修復和建造,古城的風貌已得到地方0最大限度的保護,所有的營造活動均受到巖格的控制和指導。麗江古城一直是由民眾創造的,井將繼續創造下去。作為一個居民的聚居地、古城局部與原來形態和結構相背離的附加物或是“新建筑”正被逐漸拆除或整改,以保證古城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或歷史價值能得以充分發揚。 以上所述麗江古城是具有綜合價值與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加以保護,才能使其得以水久傳世,井更好地發揮其所具有的世界意義。 ●文化遺產價值: 1、古街 麗江街道依山勢而建,順水流而設,以紅色角礫巖(五花石)鋪就,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質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境相得益彰。 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區的集貿和商業中心。四方街是一個大約100平方米的梯形小廣場,五花石鋪地,街道兩旁的店鋪鱗次櫛比。其西側的制高點是 科貢坊,為風格獨特的三層門樓。西有西河,東為中河。西河上設有活動閘門,可利用西河與中河的高差沖洗街面。 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義街、七一街、五一街,新華街,又從四大主街岔出眾多街巷,如蛛網交錯,四通八達,從而形成以四方街為中心、沿街逐層外延的縝密而又開放的格局。 2、古橋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系上,飛架有354座橋梁,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橋(風雨橋)、石拱橋、石板橋、木板橋等。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建于明清時期。 大石橋為古城眾橋之首,位于四方街東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從橋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龍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橋。該橋系雙孔石拱橋,拱圈用板巖石支砌,橋長10余米,橋寬近4米,橋面用傳統的五花石鋪砌,坡度平緩,便于兩岸往來。 3、木府 木府原系麗江世襲土司木氏衙署,“略備于元,盛于明”。歷經戰亂動蕩,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內設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復重建的木府占地46畝,坐西向東,沿中軸線依地勢建有忠義坊、義門、前議事廳、萬卷樓、0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配殿、0、戲臺、過街樓、家院、走廊、宮驛等15幢,大大小小計162間。衙內掛有幾代皇帝欽賜的十一塊匾額,-“忠義”、“誠心報國”、“輯寧邊境”等。有人評價:“木府是凝固的麗江古樂,是當代的創世史詩?!?4、福國寺五鳳樓 五鳳樓(原名法云間),位于黑龍潭公園北端,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1983年被公布為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高20米,為層甍三重擔結構,基呈亞字形,樓臺三疊,屋擔八角,三層共24個飛檐,就象五只彩鳳展翅來儀,故名五鳳樓。全樓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樓尖貼金實頂。天花板上繪有太極圖、飛天神王、龍鳳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具有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筑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寶和典型范例。 5、白沙民居建筑群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處,曾是宋元時期麗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有一個梯形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民居鋪面沿街設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廣場,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極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發展為后來麗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礎。 6、束河民居建筑群 束河民居建筑群在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錯落有致。街頭有一潭泉水,稱為“九鼎龍潭”,又稱“龍泉”。青龍河從束河村中央穿過,建于明代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高4米、寬4.5米、長23米,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橋束側建有長32米、寬27米的四方廣場,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樣可以引水洗街。 ●在麗江古城觀賞什么: 一、登高攬勝,你可看古城形勢。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獅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東南,避開了雪山寒氣,接引東南暖風,藏風聚氣,占盡地利之便。 二、臨河就水,你可觀古城水情。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無數條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臨渠,使古城清凈而充滿生機。 三、走街入院,你可欣賞古城建筑。古城建筑全為古樸的院落民居,房屋構造簡造、粗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細部裝飾豐富而細膩,居民喜植四時花木,形成人與自然的美好和諧。 四、入市過橋,你可一覽古城布局。古城布局自由靈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組織聚散合理,配置得當,再加上石、石橋、木橋、花鳥蟲魚、琴棋書畫、民風民俗,生發出無窮意趣,使古城獨具魅力。 古城區 永勝縣 華坪縣 玉龍縣 寧蒗縣以下地名與麗江面積相當:山西臨汾吉林長春市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甘肅省張掖肅南縣新疆塔城地區烏蘇市湖南邵陽四川綿陽內蒙古呼倫貝爾鄂倫春自治旗古里鄉寧夏吳忠市吉林松原市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騰朝格蘇木新疆塔城地區托里縣

      古城區
      古城區
      玉龍縣
      玉龍縣
      永勝縣
      永勝縣
      華坪縣
      華坪縣
      寧蒗縣
      寧蒗縣

      麗江地區行政機構

      中醫管理局 中國致公黨麗江委員會 中心血站 中招辦 九三學社 鄉鎮企業局 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 二輕工業局 交通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人事局 人勞局 人口與計生委 人才市場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人民政府辦公室 人民政府參事室 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人民政府研究室 人民檢察院 人民法院 人民防空辦公室 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體委 體育局 供電公司 供銷社(供銷聯社) 信息產業局 信訪局 黨史研究室 公安局 公安消防局 公路總段 公路管理局 共青團委 農業局 農機所 農科所 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 化工局 醫療保險局 衛生局 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發改委 臺辦 臺盟 司法局 商務局 園林局 國土資源局(國土局) 國家保密局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有資產管理局 國際交流中心 圖書館 地方志編委會辦公室 地方稅務局(地稅局) 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地震局 城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 墻體材料革新辦公室 外事僑務旅游局 外事局 外商服務中心 婦幼保健院 婦聯 委黨校 委臺灣工作辦公室 委宣傳部 委政府招待辦 委政法委員會 委政研室 委組織部 委統戰部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安監局 審計局 工業促進局 工業局 工商業聯合會 工商局 工商聯 工商行政管理局 市政管理委員會 干部培訓中心 廣播電視局 建設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站 歸國華僑聯合會 德育辦 志愿者協會 總工會 房產管理局(房地產管理局) 房管局 扶貧辦 扶貧開發辦公室 投資促進局 投資管理中心 拆遷辦 招商局 招投標中心 政協委員會 政府辦公室 政府口岸辦公室 政府新聞辦公室(外宣辦) 政府采購辦公室 教師進修中心 教科所 教育局 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文化局 文物局 新聞出版局 旅游局 無線電管理局 機關事務管理局 機關行政事務管理局 機構編制委員會 機械工業局 林業局 武裝部 民委 民建 民政局 民族宗教事務局 民營局 民進 民革 氣象局 水產局 水利局 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水電管理局 海事局 海外聯誼會 消費者委員會 漁政局 煙草局 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版權局 物價局 電信分公司 電力局 電子工業局 電教中心 畜牧局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鹽業局 監察局(監察室) 監獄管理局 知識產權局 科學技術協會(科協) 科學技術委員會(科委) 科學技術局 科技局 科技開發服務中心 移動分公司 糧食局 精神文明辦 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紀委監察局 經濟信息中心 經濟委員會 經貿委 統計局 編委 老干部局 老齡委 職教中心(辦) 自考辦 行政服務中心 規劃局 計生委 財政局 質監局 質量技術監督局 路政中心 路政局 路政執法局 車管所 輕工業局 運輸管理局 退安辦 通信管理局 郵政局 郵政管理局 采購辦 防雷辦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麗江景點列表

      世界遺產公園
      世界遺產公園

      “微縮麗江”是對麗江世界遺產公園最形象的稱呼。在這片背依玉龍雪山、臂擁麗江古城的土地上 ,一個精致、細膩、濃郁、感性的“微縮麗江”為匆匆而來的人們提供了一個了解麗江的窗口。走進麗江的路徑、深入麗江的... [全部]

      靈洞
      靈洞

      靈洞,洞門向東,洞內清泉滴瀝,潔凈異常,佛教傳說是上樂金剛與金剛亥母嬉戲之地。據說,藏傳佛教噶舉派-噶瑪-從西藏遠道來滇,曾三渡金沙江,終于在麗江找到這一神奇美麗的地方。佛教典籍中把世界分為四大部洲... [全部]

      玉泉公園
      玉泉公園

      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為體,蒼玉為神。 在麗江城北象山麓,俗稱“黑龍潭”。因泉涌如珠,潭水清碧如玉,玉龍雪峰及亭閣倒映潭中,清晰可見,又稱為“玉泉”。潭中有漢白玉建造的寶帶橋橫跨碧波之上,將潭一分為二... [全部]

      麗江大研鎮
      麗江大研鎮

      麗江大研鎮(云南麗江): 麗江大研鎮與一般古城不同的是沒有城墻,據說是因當時的土司姓木,圍城則困,因而忌諱造城墻。古城之美還在于其所處的地理環境的自然與和協,古城西北方30公里處是海拔5596米,至... [全部]

      玉水寨古樹
      玉水寨古樹

      神泉周圍長著的古樹群,其中最大的兩棵五角楓,1996年被列入《云南古樹名錄》當中。它們也是納西族神泉的衛士,嚴禁在樹上攀爬,要是有人犯忌,他將受到大自然的嚴厲懲罰,玉龍村有一村民,在六十年代就在神樹... [全部]

      麗江特產列表

      程海湖螺旋藻
      程海湖螺旋藻

      永勝程海湖螺旋藻是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程海湖的特產。產于永勝程海湖中的一種肉眼看不到的飄浮于水面的微小植物,在顯微鏡下外觀為青綠色、呈不分枝的絲狀,宛若一根盤曲的彈簧,故名螺旋藻。螺旋藻是目前地球上人... [全部]

      瀘沽湖清酒
      瀘沽湖清酒

      瀘沽湖清酒是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的特產。瀘沽湖清酒采用珍貴山藥制曲,以玉米、苦蕎、小麥和優質高山泉水等為原料精釀而成。酒液清轍透明,甘冽醇香,入口濃郁,酒味純真芳香,回味香甜,獨具風格。 瀘沽湖清酒因... [全部]

      華坪核桃
      華坪核桃

      華坪核桃是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的特產。華坪縣在中低海拔地區大量發展芒果產業的同時,因地制宜,在高海拔冷涼地區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近年來,華坪縣核桃產業獲得了又好又快發展,成為繼芒果產業之后的第二大綠色... [全部]

      程海銀魚
      程海銀魚

      程海銀魚是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程海湖的特產。程海銀魚,原為太湖短吻銀魚種,1990年引入,肉質細嫩,乳白無刺,蛋白質高脂肪低,還含多種微量元素和鈣質,是營養價值較高的魚種。 程海湖區氣候屬中亞熱帶類型... [全部]

      玉龍雪山雪茶
      玉龍雪山雪茶

      玉龍雪山雪茶是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的特產。雪茶潔白如雪,加工后狀似茶葉,它只生長在高海拔的雪山上,因而被稱為雪茶。 源自玉龍雪山的山珍雪茶是一種地衣類地茶科植物。雪茶氣味清香,可以單獨泡飲,也可以與各... [全部]

      麗江重要疾病醫院查詢
      一本大道香蕉在线高清观看,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乱线久久视,亚洲欧洲日韩av,国产一级特黄牲交高潮

      <track id="fidge"><ruby id="fidge"><menu id="fidge"></menu></ruby></track>
      <table id="fidge"></table>

      1. <track id="fidge"><ruby id="fidge"></ruby></track>